21天写作练习-Day 6
Ray Dalio的《原则》这本书已经被奉为圭臬,豆瓣评分8.5在畅销书里算上佳之作了。书里提到了200多条Dalio的人生经验总结,按他自己的话说,他整个投资生涯就是在不断地总结什么work,什么不work,这听起来就跟训练机器学习算法差不多,不断地输入、判断、优化,因此这也导致这本书里的原则看上去武断自负,不过这一点也不影响这本书的流行。
在开始接受Dalio的洗脑之前,稍微了解了一下Dalio其人和他的桥水基金。跟很多励志的成功故事一样,Dalio也是经历了一次倾家荡产的失败之后开始反思,从此有了我们现在阅读的一条条“原则”。里面提到很重要的一条是对透明和坦诚的极致追求。乍听之下觉得这个文化非常好,令人心向往之,还隐隐有点熟悉,但是了解了桥水基金的运作方式之后,发现这个文化不是每一个组织都消受得起。关于他对桥水基金的文化打造,有一个TED演讲值得一看——“如何打造一个公司,使得最好的想法得以胜出”,演讲很精彩,桥水很可怕。
对冲基金这个行业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都高高在云端之上。世上所有维度的不确定性汇聚到一起,到最后只以一个二元的结果展现出来——涨和跌,莫名有一种“The answer is 42”的深奥感。因此,即便是已经汇聚了全球最顶级的聪明人,投资依然是个各家有各招、投资策略层出不穷的江湖玄学。即使是聪明自负如Dalio本人,也是在遭遇惨败之后意识到个体是必然存在盲点的,因此他开始诉诸集体的智慧。如何把真正的集体智慧引导出来并进行不断的训练优化就是他这个演讲的主题。
顶级的人才
这个好理解,不多说了,去看看随便哪家对冲基金的招聘要求就懂了,毕竟聪明的大脑是决策的基础。
极致的透明
我司(宣扬)的文化相对而言算是透明开放了,但是比之桥水基金还真是不啻云泥。懒得看视频的人可以参考知乎上的一个回答:达里奥谈决策:给靠谱加个权,简单来说,这可是真·360度无死角反馈+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这就好比为了将一群碳基生物打造成一个算无遗策的集体机器,必须将每个碳基生物个体无限贴近真实的数据喂给机器,再借助机器算法寻找这个集体决策的最优解,堪称变态了。
搞机器学习的都知道真实数据对于优化算法的重要程度,或者反过来说,一个脏数据对优化算法的破坏程度远大于一个有效数据对优化算法的贡献程度。如果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最后的决策模型就会大有偏差。所以极致的透明是为了保证极致的真实,而桥水对极致真实的追求甚至是反人性的,因为这要求人们(至少是在工作时)无限淡化自己的情感因素追求绝对的理性,所以在桥水是绝对杜绝在当事人背后议人是非的,一旦发现就得走人,所有的反馈和标签必须也只能贴给本人,所有会议全部录像并开放给所有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都充分相信其他人,共同组成一个决策机器。
现在再想想我司追求透明和反馈文化,毕竟还是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的,跟达叔这套搞法比起来,实在是太小巫见大巫了,也就不奇怪为何很多离职的桥水员工直接称呼其为邪教。不过我司毕竟不是靠做决策为生的,支撑不起这套玩法,但是桥水还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样本,告诉我们如何诉诸集体智慧做出关键决策决策。
极致的开放
做到了极致的透明,极致的开放其实就不难了。错误不用掩藏,表达无须委婉,谁都不需要在乎到底是你对还是我对,只需要追求到底什么是对的。鼓励对创新的尝试和验证,每个人都把精力花在追求卓越和正确上,最后形成的效应就是我们看到的桥水基金的滚滚财源,和《原则》语录里把人灌个彻底的滚滚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