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写作练习-Day 12

最近的朋友圈被房租问题刷了屏,中产阶级的生存空间再次被挤压,M形社会中间的那道深渊又往下沉了沉,无奈现实再怎么操蛋,个人之力甚至都够不上鸡蛋和石头的问题。于是只能苦闷地转发些文字聊以自慰,不论是冷静克制的针砭时弊,还是辛辣讽刺的自我解嘲,埋藏在冰山之下的情绪都是深深的不相信和苦中作乐的自我麻痹。不过今天不打算代表广大中产,也不想疏解年轻人的苦闷。我说的只是我自己。

苦闷和焦虑真的是房子造成的么?定写作主题的时候,凯峰第一个就提出了“焦虑”,这位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拥有不止一套房的土豪,最想书写——或者说纾解的竟然是焦虑,他的焦虑来源我无意揣测,但我想应该不是因为房子。

我知道房子是个复杂问题,它影响工作,影响教育,影响社会结构和其他经济领域的发展,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最终成为穷鸟之笼。但也正因为它是个复杂问题,所有事情都可以归因到它之上,于是房子也成了一个万用的挡箭牌。为房子而焦虑是此时此地最能得到广泛理解和共情的情绪标签,大概能够诉说整整一代人的忧愁。

可我知道我不是。我没有住房的压力需要负担,没有子女的教育问题可以忧愁,更没有悲天悯人家国之忧的情怀,虽然不确定未来何去何从但也不至于养活不了自己,但我还是深深地怀疑。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自己骗过了自己,怀疑自己的豁然是不是因为逃避责任,怀疑自己崇尚的独立是不是因为自私冷漠,怀疑自己为人的底色其实破败不堪。去年曾尝试过写一篇文章来剖析自己内心深处的犬儒式怀疑,没能完成的那部分充满了深深的自弃和自恋,放弃告终。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焦虑来自于何处——来自于意识到了却又没能完全挣脱的价值枷锁,来自于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就用他人的期望来填充的虚无,来自于一边是相信一边是怀疑的互相消解。这种焦虑如影随形了很多年,前两年跟高中时期的挚友聊起来还是这个老样子,都忍不住互相嘲笑,十几年来毫无长进。

可能是晚熟,也可能真的是年纪到了,近两年终于觉得好转了一些。虽然依旧还是充满怀疑,但是已经不再焦虑。没有了自我的拉扯,人就会轻松很多,也渐渐能找到让内心冲突归于平静的方式——be true to myself,用英文来解释一则是为了缓解心里莫名升起的一种煲鸡汤的害羞和窘迫,毕竟“忠于自己”被说得太滥以至于成了新世纪的陈词滥调,可是它让人厌倦的事实不也正说明了它本身的知易行难么;其二则是想说明这里的 true 不在乎诚实,不在乎是否在一切场合坚持说实话,而是在于是否压倒一切地要求自己是真实的。天真也好,愚蠢也好,卑鄙也好,邪恶也好,真实无关善恶美丑,却是一切现实和意义构建的基础。

在TW的两年里,一定要说成长洒鸡汤的话,最大的成长就是TW的文化和身边的人给了我一种力量,让我在最怀疑自己的时候,还是支持我be true to myself。这个true 最终成了我在怀疑的深渊之下,构筑的最坚实的相信的堡垒。脱离了对抗的视角之后,之前苦苦挣不脱的价值枷锁在归于平静之后自然就脱落了。现实就是现实,它是真实的,我就是我,也是真实的,没有孰对孰错,只有同与不同,更没有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催眠(这个想法真的很可怕很深渊)。坚定而有所希冀,不逃避也不盲从,有时觉得这是人到中年,岁月和时间带给我的最好的礼物,让我可以沉下来,慢下来,当然也要谢谢它还没有送给我皱纹。

甘地有一句话,以前都只当做是一句高考作文的名人名言,在对抗和焦虑中自顾不暇,哪里能体会得到这句话的深意和境界,而现在开始越来越多地从这句话中汲取力量和希望,遂与君共勉。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这跟Change the world这样崇高伟大的理想不同,不用想着改变世界,事实上人也改变不了世界,所以甘地的视角是温柔慈悲的,却又道出了最残酷的真相:如果你有希望看到的改变,不要寄希望于他人使其发生,be it.

Aug 23rd, 2018